海象
海象
拉丁学名
Odobenus rosmarus
中文名
海象
平均体长
雄性3.2米;雌性2.7米
体重
雄性1200~1500千克;雌性600~850千克
寿命
30~40年
食性
肉食性
繁殖
胎生
分布
环北极圈海域
生物特征

• 雄性海象的体形要大于雌性,成年雄性体长3.2米,重约1200~1500公斤;雌性体长2.7米,重约600~850千克[2][3]

• 雄性海象的象牙比雌性海象的象牙更长更重,皮肤也是要更厚[2]

• 长长的牙齿是海象最突出的标志,无论雌雄都长着一对犬齿,它们的长牙是随着年龄而长长的[1][9]。(亚洲大象只有雄性才有长牙。)

• 雄性海象的长牙可长达1米,雌性的可长达0.6米[1][9]

• 海象的长牙有很多的用途:帮助它们从寒冷的水里爬到冰面;用长牙在冰面下凿洞来呼吸;雄性用长牙来争夺并保护领土;在繁殖季节,还用来争夺配偶[2][9]

• 在水里为了防止热量流失,海象会收缩皮下血管,因此体色在水里时呈偏乳白色;在岸上时为了散发热量,海象会扩张血管,变成了棕红色[1-3]

• 小海象出生时是灰棕色,1-2个星期后变成茶棕色,慢慢地变成灰色,体色较成年的深[1-3]

• 海象的胡须四周布满神经与血管,异常敏感,海象可用这些胡须在黑暗的海底觅食,寻找它们最爱吃的贝类[1][3][9]

• 海象的毛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稀疏,它的皮约有2-4cm厚,皮下鲸脂可达25.4cm厚[2]

• 海象的眼睛很小,视力也很差。它的眼睛埋在皮褶里面,以便适应寒冷的环境[2]

• 海象的血液量是跟它同等体型的陆生动物血液量的2至3倍[2]

食物

• 它们主要吃鱼类、头足类、甲壳类和其它一些无脊椎动物[1-3]

分布

• 海象分布在环北极圈海域[2][3]

栖息地

• 海象常栖息于浅海沿岸,很少出现在深海海域(需到砂砾底质处觅食)[2][3]

• 它们会花大部分时间在沿岸陆地或浮冰上度过的,在那里繁殖、换毛和休息[2](通常雌性会花更多的时间)。

繁殖

• 海象为一夫多妻制。交配季节在一月到四月,在这一期间,雄性会发出多种求偶叫声和噪音吸引雌性,以标记自己的领地[2][3]

• 雌性海象在交配前会选择较强壮的雄性作为交配对象,通常在水中交配[2]

• 海象妊娠期为15个月,其中包括了4-5个月的延迟着床期,每胎只产1仔[1-3]

• 小海象于4~6月产于陆地上,初生时平均体长为1.2米,体重为60千克[2]

• 小海象一出生就会游泳,一般在第二年断奶。海象妈妈非常保护它们的幼崽,并照顾它们直到海象宝宝能自食其力,一般要到海象宝宝两岁多[2][3]

• 雌性海象每3年产一胎[2]

• 雌性海象在5-7岁达到性成熟,9岁时第一次繁殖;雄性海象在7-10岁达到性成熟,15岁左右开始交配[2]

行为

• 海象是社会性很高的动物,往往集成数量很大的群生活。在交配季节之外,雄性海象与雌性海象分别集成不同的群生活[3]

• 在冬天和夏天时,雄性和雌性会成群的聚集在一起,靠得很近,有时甚至像叠罗汉般[2]

• 海象之间通过犬齿的长短、身体的大小及自身攻击性强弱决定在是谁占统治地位。最大海象的长犬齿是最具侵略性和威胁性的体现,小海象及较短牙齿或断齿的海象社会地位是较低的[9]

• 当其他雄性海象闯入领地时,便会发生激烈的争斗,互相用獠牙和强有力的脖子进行攻击,直到分出胜负,所以雄性身上常常伤痕累累[9]

• 海象一般能在水中潜游24分钟,潜水深度达180米[2]

• 它们会利用高度敏感的胡须和鼻子来寻找食物,然后用鼻子、嘴巴喷出的水柱及鳍脚的摆动制造水流来挖掘食物[2]

• 一些研究表明,海象是可以看到颜色的,但暂未研究出颜色光谱的范围[2]

• 海象会随着浮冰迁徙,尤其是太平洋物种(雌性、幼崽及青年海象)[1][3]

• 海象会迁徙,冬天南迁至白令海中部和南部,夏天北迁回楚科奇海,一年可迁徙长达3000km的路程。

寿命

• 在野外海象的平均寿命是30~40年[2]

保护现状

•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[13]

海象
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为了有更好的体验,请将浏览器更新至最新版本!

顶部